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甘为螺丝钉的老焊将

来源:向奇韬,谭凯文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1日 A+ A A-
  东方渐露鱼肚白,霞晕红浮一角天。此时此刻,不远处的工地上传来一阵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抬眼望去,只见一人身套橙色马甲、头戴红色安全帽,正行走在施工现场,用“火眼金睛”认真检查着走过的每一个角落,这便是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项目安全部部长李朝品的日常。
  初在项目上接触到他时,他粗壮手臂上密密麻麻的疤痕,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久经沙场的沧桑;黝黑而褶皱的脸庞,仿佛诉说着数十年日晒雨淋的艰辛,但伴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能感受到的似乎又只剩下了十九冶人特有的质朴、醇厚和从容。
  笃定前行的“天生”焊将
  李朝品,1977年出生于攀枝花,父辈都是穿梭于“钢筋丛林”的老一辈十九冶人。或许是从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喜欢滚铁圈、打沙包的同龄人相比,他对父亲曾从事的焊接工作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于是,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同焊花“玩耍”就成了他中学时的日常。尽管父母对此不置一词,但年少的李朝品仍安然享受这份愉悦,用双手去洞悉这些简单工艺的精妙之处。1998年,21岁的李朝品入职中国十九冶昆明工程处,这一份工作,一干就是近三十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抑或是角色、身份的转变,李朝品对焊接工艺技术的探究不仅只是出于令他愉悦的本能了,更携着使命和责任,就像是任何一只蜜蜂都会将每一个巢房筑得同样精致一般。
  焊接有别于其他工种,焊接质量的好坏极大受制于手部的稳定,整个焊接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与预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让自己的手臂在工作时更稳,年轻的李朝品也曾想另辟蹊径,于是虚心请教一些知名前辈,苦寻“核心技术”,但得到的回答也总是出奇地一致——勤练苦练。于是乎,白天在现场蹲着干了一整天活儿后,夜里李朝品还会针对性地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孜孜不倦地锻炼手部肌肉,同时调理身体因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而导致的不适。为了提高理论素养,对课本不上心的他,也会在夜里强迫自己学习一些外延基础知识。无论是工作还是练习,李朝品都会全副武装,但与火焰为伍始终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风险。仅是漏出那双强壮的臂膀,数以十计的焊疤清晰可见,但他不以为意,这一道道的疤痕见证了这位焊将的成长,令他自豪,也令他从容。
  正所谓“天道酬勤”。2007年,中国十九冶举办了首届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30岁的李朝品从一众老师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单项第四、综合第七的优异成绩。“哪有什么天生的能工巧匠,只有坚持不懈的技艺工作者。”谈及取得的成就时,李朝品淡然解释道。
  硬核出征的“逐梦人”
  “人是一块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公司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其他的事情不用想太多。”这是李朝品的真心话。入职公司以来,他已经辗转参与了邯钢高炉扩容改造、深溪沟大桥、孟加拉炼钢、新都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福建三钢热风炉、共同村民安置房等十余个项目的建设。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5年,李朝品接到了一封份量极重的“军令”——公司正挑选精兵良将出征邯钢2000立方米高炉推移式大修扩容改造工程。这是一个战斗异常激烈、备受公司重视的项目,时任公司副总经理的欧成华亲自挂帅,靠前指挥。2005年6月5日,高炉拆除攻坚战全面打响,只见无数只焊枪整齐划一地播撒着耀眼的焊花,现场到处都能听见“乒乒乓乓”拆除构件的声音。通红的焊花,如雨雹一般打在李朝品的头上和身上,汗水和着厚厚的粉尘粘在衣裤和皮肤上,只剩那一双灵动的眼睛闪动着光芒……经过6天6夜的鏖战,高炉拆除提前9 个小时宣告胜利。但紧接着,另一场恶仗才刚刚开始。6月17日,高炉开始推移。然而,旧高炉框架东面多层大梁挡住了新高炉推移的去路。六月烈日炙烤大地,邯郸的气温最高近40度。面对酷热,建设团队铆足干劲,坚守一线不服“暑”,起重工的号子声,连同李朝品等焊接技师手中焊枪发出的“嘶嘶”声打成一片,这是无数十九冶人汗液燃烧的声音。20日晚上十点,所有障碍物均已清除干净,“钢铁巨无霸”推移正式启动……
  在“作战指挥部”的统筹部署、科学安排下,李朝品在内的中国十九冶建设团队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压茬推进,最终完成了邯钢2000立方米高炉推移的全部工作,在高炉推移中创造了推移量最重(5200 吨),推移时间最短(不到20 小时),推移时速最快(平均达5分钟1米),推移距离37.4 米,推移高度36.65米,标高沉降在5毫米以内,新旧高炉中心点位移东西、南北仅为7.5毫米和2.5毫米等多项当时冶金建设史上的记录!其中,在李朝品等焊接技师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各焊接部位、组件全部顺利通过第三方X射线探伤检测,无一返工!
  2006年,从邯钢崭露头角的李朝品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到了下一站——大渡河深溪沟大桥的建设中。在这里,头顶是燋金烁石的炎炎烈日,脚下是深不可测的浩浩河水,峡谷两侧是高耸入云的悬崖绝壁,李朝品在内的建设团队“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以钢的意志将根牢牢驻扎在这依山傍水间,一干就是近两年。2007年11月,横跨两山间的大渡河深溪沟大桥如期贯通,在夕阳映衬下,大桥精致如虹、别样美丽,这也为公司赢得了当地群众“彩虹飞来作天桥,驭龙铁军显本色”的美誉和佳话。
  安全生产的“守门员”
  “一项工程需要数以万计的螺丝钉,一颗钉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作为一名十九冶人,我愿意做这样的螺丝钉,铆在合适的位置上,勤勉尽责、踏实进取,实现自身最大价值。”
  2019年初,全球经济依然弱势运行,国内钢结构市场逐步成熟、产业相对饱和。为此,公司积极“蓄能”谋变,加快推动转型发展,以全新面貌迎接新时代新产业。作为公司老一代焊将,随着企业的转型,个人面临的转型压力也与日俱增。如何快速提升自己,以期能紧跟企业转型发展的节奏,是李朝品几乎每晚都会思考的问题。
  2019年4月,公司中标福建三钢热风炉项目的好消息传来。彼时,还在新都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项目的李朝品已经在为转型学习着安全管理知识。于是,当机会再次来临时,他主动请缨,转岗成为了一名安全员。
  安全工作与焊接工作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冶金工程工艺复杂、危险源又多,为了能够更好胜任新的岗位,这位有着26年焊龄的老师傅重新拾起书本,又是埋头苦学专业知识,又是虚心请教专业人士,在实践中一边努力提高沟通技巧,一边锻造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之后的每天,李朝品一大早就带着笔记本跑现场,直到夕阳西下才意犹未尽地往回赶,如此往来4个月,曾经的安全“小白”已能应对如流。他或熟练地指出问题,或耐心地批评教育,俨然一位老师傅模样。李朝品转岗后的快速适应,让项目经理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并不由地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后来,当业主方得知这位老师傅还是位高级焊接技师时,他们立即跟项目部进行交流,让李朝品同时负责热风炉的焊接作业管理,以更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确保焊接质量。谈及突然增加的工作量,李朝品并没有说太多,只是摸着头憨笑道:“我是干焊工出身的,不能忘本嘛。”
  2021年12月,李朝品跟随福建三钢热风炉项目的原班人马转战西安共同村民安置项目。在那里,他数月如一日地严格履行安全责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投入到安全工作中。不论春夏秋冬,抑或阴晴雨雪,他每日奔波现场查隐患、促整改、守安全,微信运动常年霸屏排行榜。往后的日子,在安全总监和他的共同联手下,西安共同村民安置项目的安全工作多次受到业主单位好评。
  2023年9月,李朝品又来到了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项目。在这里,李朝品依旧保持着一直以来的良好的工作习惯。他以安全教育、风险识别、隐患排查为抓手,以“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责任担当,扎实抓好各项安全工作。他注重细节、观察入微,用心用勤打好“组合拳”,以期在新的岗位继续当好项目安全生产“守门员”。
  “个人的得失辛苦都是小事,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那就要投入百分百的热情。”这就是李朝品,一个不靠激情豪迈的誓言,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的平凡建设者。回眸过往三十年,李朝品的人生历程始终同企业发展榫卯相扣、点滴相连,拳拳初心不为时间所淡。放眼未来,他也将坚持从“零”开始、接续向“零”迈进,为做一个有情怀、有责任、幸福的、受人尊重的十九冶人而不懈奋斗!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