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半生钢构半生荣

来源:梁婷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8日 A+ A A-
  如果说,奔腾的江河记录着劳动人民开荒辟土的传说,那么也一定有依江靠水的小儿郎,心里种着走过江对岸的梦。在四川广安,嘉陵江往南流淌,渠江曲折回环,在山环水绕的广安城里,就走出来一位载着梦的年轻人。
  刘昌文,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2023年度中冶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现任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自2001年参加工作,此后的23年里,他的人生履历便同十九冶钢构交织在一起。从他32岁获得第一个公司青年技术拔尖人才奖,到如今成功获评中冶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百余项专利工法、数十篇科技论文……这些不胜枚举的荣誉勋章,见证了他与十九冶钢构共成长。走出半生,如今两鬓微白的刘昌文,还在继续新的课题……
  赤诚青春在钢构
  初见刘昌文,一袭洗得潲色的藏蓝色西装,一副睿智的框架眼镜,手里还提着一个用了好多年的公文包。就是这样一位衣着朴素,不事张扬的人,手里却拥有着百余项专利工法。
  “读书的时候,钢结构课程只有一本书,只学了一个学期。”正式入职十九冶金属结构厂之后,刘昌文像是打开了钢结构的世界,比起此前课本上学到的皮毛,这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专业让他干劲满满。2001年底,中国十九冶在攀枝花承接了一个攀钢方坯项目,这也是刘昌文入职以来,参与的第一个钢结构项目。“当时项目本身比较大,加之工期紧张,时任项目总工的周平就带着我们这批新人,埋头扎进了项目建设当中。”作为负责技术图纸的作业人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他从最基础的识图开始学起。车间是最好的识图课堂,成品构件是最好的参照物,就这样,刘昌文每天泡到车间里,对比着钢构件学习识图,观察工人是如何装配,也就是那时候,他感受到了课本与实际的差距,也生发出了“技术人员是联系图纸与车间的纽带,技术人员的任务就是要将纸面上的东西转化为车间作业所需要的东西”的感悟。经过一年的实践锻炼,刘昌文所在的技术小组成功完成了攀钢方坯项目的前端技术工作,为项目后续推进赋能助力。
  从2001年7月入职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金属结构厂,此后辗转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都江堰钢构厂、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钢构分公司、工业安装公司、成都建设公司……23年来,刘昌文始终坚守在钢结构战线上,147项专利、11个企业级工法、3个省级工法、11篇科技论文发布、5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冶集团鉴定、1项科技成果荣获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施协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建项目获1项钢结构金奖、2项鲁班奖、2项天府杯,从一名刚入手钢结构领域的青年大学生到如今在这片热土有所成就的技术人才,刘昌文将赤诚的青春留在了十九冶钢构。
  从无到有魄力足
  2012年的“五一”劳动节,注定要与热火朝天的劳动紧密连接。节后第七天,成都市东二环路改造项目打下第一根桩基,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此前,刘昌文带着他的技术小组已经连续作业好几日了。成都钢构分公司以往承接的项目基本集中在厂房、高层板块,干的都是“笔直”的钢结构生产,东二环路改造项目是分公司探索桥梁钢结构制造项目的首次尝试,对于丰富主营业务范围,拓展钢结构业务朋友圈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全新的开始。近万吨的钢结构制造项目,主要体现在“急难新重”四个点——急,体现在工程量大,时间紧,4个月内要完成近万吨钢结构的制作,2013年5月底前要完成所有现场施工;难,在于结构异形、复杂多变、属于非标制作;新,这种吨位大、要求高的大型市政工程以前没有干过,所有的技术工艺课题都是首次挑战;重,则在于二环路东段改造是成都瞩目的重点“民心工程”,而这几个路口又是进出二环的咽喉要道。“急难新重”加起来,这对于当时的钢构分公司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对此,时任分公司副总工程师的刘昌文迅速组织了一支20人的深化设计团队,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桥梁钢结构项目,集中培训、集中学习,成了团队的第一要务。此时的刘昌文,已经在钢结构板块摸索了11年,面对新的业务要求,他没有推诿,第一时间将当时他所在的技术小组改为“突击学习小组”,邀请桥梁钢结构专家前来授课,了解平曲线、竖曲线、曲面结构、立体钢结构,一点一滴积累桥梁钢结构技术经验。他还带领设计人员和技术工人到拥有丰富桥梁钢结构制作经验的单位学习;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提高一线员工的技术水平,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刘昌文所带领的技术小组,也将学习的习惯保留了下来,碰到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他们便本着治学的精神,查经验案例,找技术原因,真正将问题消化到图纸上。
  同年11月,夜色里的建设北路口朦胧可爱。凌晨2点,东二环路改造项目最大一片钢箱梁吊装就位。作为当时项目建设阶段最大的钢箱梁,其作业难度贯穿钢箱梁图纸放样、车间加工、现场吊装全阶段。最大钢箱梁,意味着内部存在多种钢构件,仅仅在图纸阶段,刘昌文就绘制了10余种钢箱梁内部结构,最后通过反复计算,得出最适合的承压面。由于地形条件限制,该箱梁于钢构分公司制作完成后,分三段运抵安装现场,并先在二环路外侧拼装完毕,再由拖车转运至二环路内侧进行吊装。由于箱体庞大,施工现场地形狭窄,转运和吊装过程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为确保顺利吊装,现场调用了一台500吨吊车和一台200吨吊车协同作业。经过两个晚上的转运、摆位,11月28日凌晨成功将钢箱梁吊装就位。
  此次承建东二环路改造项目,让刘昌文以及钢构分公司的技术团队探索了异性曲面钢结构生产工艺,在此期间,他还带领技术人员成功申报专利工法10个,带领技术小组完成的《浅析CO2气保焊气孔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低成本运用BIM技术实现大跨度异型钢拱桥全过程管控》先后发表在中国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真正在“摸着石头过河”里掌握了御河之术。
  纸上运筹显担当
  2008年,成都钢构分公司承接了东汽厂房灾后重建项目,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前往一线慰问受灾群众与一线作业人员,同时对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提出要求。当时的中国十九冶积极响应重建号召,成都钢构分公司全体同志临危受命,投身到东汽重钢厂房钢结构制造中。而这一次,又是钢构分公司全新的第一次。
  在钢结构加工作业中,有很多类型的钢构件。在分公司此前承建的业务中,多为呈现一片式的形态,但是东汽灾后重建项目属于重钢厂房钢结构加工,需要采用格构式的钢柱结构,内部交错纵横,连接构件很多。为此,深化设计在项目建设前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东汽厂房灾后重建项目,不只是建设任务,更是政治任务!”
  带着使命,刘昌文在原有技术小组的基础上,牵头建立了一个20人的技术小组,作为车间的前端,为了保证车间作业精准无误,他带着技术小组反复比对钢构式钢柱设计图,将设计误差缩短到毫米。也正是这样的“计较”,引得小组成员频频叫苦,但是他们也理解,图纸上的一毫米,在车间都是会被放大的,技术人员在图纸上多“计较”些,车间作业才能更精细。因此,大家对于刘昌文的“计较”,十分诚服。刘昌文坦言道,自己的这些细节习惯,也是从小父亲养成的。父亲是一名基层干部,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导他,人要时常追求进步,见贤思齐才是进取之道。彼时年纪方小的刘昌文哪里懂得见贤思齐的道理,只不过是父亲的以身作则让他在学习、工作当中养成了治学治事的好习惯。也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在入职之后的第六年,他自觉思想成熟,努力同优秀党组织靠齐,便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期待着用党员身份诠释新的人生阶段。
  不久前,公司召开了分享会,刘昌文作为中冶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分享了自己的创新思路和工作感悟。作为从2001年就入行钢结构板块,投身科创前端的技术人才,刘昌文表示,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成果的转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科创转化的过程。因此,将技术成果落实到一线去,是我们作为技术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不仅如此,二十三载的职业生涯里,刘昌文还培养出一大批技术人才,他们有的留在了钢构分公司继续攻坚;有的随转总承包项目,成为优秀的项目总工;有的扎根凉山州,用钢构智慧策划崎岖山路变通途……这些从他的团队里走出来独当一面的年轻人,汇聚成推动中国十九冶科创事业发展的星星灯火,在荒芜白纸间绘广厦万千。
  半生钢构半生荣,双鬓微白双鬓明。半生走来,刘昌文用图纸临摹高楼大厦、厂房千里,用初心诠释钢构品牌,发展峥嵘。如今,成都钢构分公司迎来了寒冬后的初生,车间钢花飞溅,图纸毫厘不爽,热火朝天的大干背后,绵延着盘山蜿蜒的交通、横亘江河的大桥还有星罗棋布的厂房……
打印 关闭